新闻动态

缅怀先辈 薪火浏young|开国中将:饶子健

9月25日

是开国中将饶子健的逝世纪念日

让我们怀着深切的敬意

循着历史脉络

一同缅怀这位从浏阳走出的革命先辈

重温他波澜壮阔的一生

展开剩余84%

人物介绍

饶子健(1909年9月—2000年9月25日),原名饶国汉。浏阳古港镇人。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、久经考验忠诚共产主义战士、无产阶级革命家、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,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。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,荣获一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1988年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。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。

01

从三口乡官冲村到加入共产党

饶子健出生于贫农家庭,幼时因家贫辍学,14 岁便到裁缝店当学徒。1926 年,北伐军挺进湖南,家乡工农运动风起云涌,他毅然投身革命,加入农民协会和裁缝业工会。

1927 年,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工农自卫军;1930 年,随农军参加长沙战役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,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,正式开启革命生涯。

02

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

1933年起在红5军团第15军任排长、连长、营长,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“围剿”。长征中随红5军编入红四方面军,先后任5军第37团营长、第39团参谋长。1936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西渡黄河,艰苦转战河西走廊,任西路军第5军13师师长兼37团团长。

1940年2月到延安,4月调任新四军第6支队3团团长。后任八路军第4纵队6旅16团团长、代理旅长,参加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斗争。

1941年皖南事变后,任新四军第4师12旅代理旅长、12旅34团团长、淮北军区副司令员。1943年后任第4师11旅副旅长兼淮北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、第12旅旅长。

1945年1月,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张爱萍和一分区及地委领导合影。

左起:饶子健、张震球、谢邦治、张爱萍、

刘作孚、孙靖宇。

抗日战争胜利后,饶子健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副司令员,协助司令员张震指挥所部参加朝阳集、泗县、两淮、宿北等关键战役,屡立战功。

1947年初,他奉命率第9纵队一部重返淮北,执行恢复根据地的艰巨任务,时任淮北挺进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、淮北党政军委员会书记和中共第7地委书记。面对强敌,他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,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;至1948年3月,历经1年2个月的艰苦奋战,成功恢复和建立根据地2万余平方公里,歼敌万余人,并有效牵制国民党正规军10多个团,出色完成华东局和华东军区的战略部署,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。

1948年6月,华东军区以淮北军区为基础组建江淮军区,饶子健改任副司令员;后任人民解放军第34军副军长,参与淮海、渡江等决定性战役。

1949年4月,他担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,为新解放城市的稳定贡献力量。

03

薪火相传:铭记与传承

1950年4月,饶子健在海军第六舰队成立大会上讲话。

1975年8月,饶子健离职休养,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。即便离开工作岗位,他仍不忘革命初心,晚年撰写回忆录《从战士到将军的征程》,将自己的革命经历与感悟留存后世,为后人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。

2000年9月25日,饶子健在南京逝世,享年91岁。

他的一生

是从普通裁缝学徒到

开国将帅的奋斗史

更是共产党人忠诚担当

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

如今,他的精神仍在

浏阳大地上传承

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

奋勇前行

发布于:北京市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半岛网站安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